太陽係有哪些星球~太陽係總共有多少顆星球?包括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太陽係有多少個星球,以及太陽係有哪些星球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太陽係中有幾顆星星
- 太陽係中有多少顆行星?
- 太陽係總共有多少顆星球?包括衛星?
- 太陽係有多少行星?
- 太陽係有多少顆行星?
- 太陽係行星總共有幾顆?
Q1:太陽係中有幾顆星星
無數顆星星。
太陽係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係小天體。
廣義上,太陽係的領域包括太陽,四顆像地球的內行星,由許多小岩石組成的小行星帶,四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和充滿冰凍小岩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顆小天體區。其中目前太陽係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擴展資料:
太陽係所在的位置是銀河係中恒星疏疏落落,被稱為本星際雲的區域。這是一個形狀像沙漏,氣體密集而恒星稀少,直徑大約300光年的星際介質,稱為本星係泡的區域。這個氣泡充滿的高溫等離子,被認為是由最近的一些超新星爆炸產生的。
在距離太陽10光年(94.6萬億公裏)內隻有少數幾顆的恒星,最靠近的是距離4.3光年的三合星,半人馬座半人馬座A與B是靠得很近且與太陽相似的恒星,而C(也稱為半人馬座比鄰星)是一顆小的紅矮星,以0.2光年的距離環繞著這一對雙星。
接下來是距離6光年遠的巴納德星、7.8光年的沃夫359、8.3光年的拉蘭德21185。在10光年的距離內最大的恒星是距離8.6光年的一顆藍巨星——天狼星,它質量約為太陽2倍,有一顆白矮星(天狼B星)繞著其公轉。在10光年範圍內,還有距離8.7光年,由兩顆紅矮星組成的鯨魚座UV;和距離9.7光年,孤零零的紅矮星羅斯154。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太陽係
Q2:太陽係中有多少顆行星?
太陽係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水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為辰星,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
水星有著太陽係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弧秒(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由於其非常靠近太陽,所以隻會出現在淩晨稱為辰星,或是黃昏出現作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
2.金星是太陽係中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二顆,距離太陽0.725天文單位。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時候會更近)。古羅馬人稱作維納斯,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特。公轉周期是224.71地球日。
夜空中亮度僅次於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後才能達到亮度最大。它清晨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傍晚處於天空的西側,被稱為“長庚”。
2018年9月2日,天宇將上演行星金星“合”恒星角宿一的美麗天象,屆時,這兩顆亮星將近距離接觸,為公眾上演一幕浪漫的“星星相吸”。
3.地球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係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裏。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係統——地月係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麵積5.1億平方公裏,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4.火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係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
據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報道,歐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員稱,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地下水湖)。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幹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穀,包括太陽係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穀:水手號峽穀。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見,最高亮度可達-2.9等,八大行星中比木星、金星暗。2015年9月28日,美國航天局宣布火星存在流動水。
5.木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係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
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占所有太陽係行星的70%,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占總質量的25%,岩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木星由於自轉快速而呈現扁球體(赤道附近有略微但明顯可見的凸起)。外大氣層明確依緯度分為多個帶域,各帶域相接的邊際容易出現亂流和風暴。最顯著的例子是大紅斑,最早在17世紀時人們便以望遠鏡首度發現它的存在。環繞著行星的是鬆弱的行星環係統和強大的磁層。木星至少有79個衛星。
2018年2月,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由“朱諾”號衛星拍攝到的一組木星南極的圖像,醒目的藍色漩渦以華麗的圖案扭曲變幻,創造了令人驚歎的奇觀。
2018年,天文學家發現了12顆新的木星衛星,使得這顆氣態巨行星的已知衛星數量增加到79個。科學家在觀測更遙遠的柯伊伯帶天體時拍攝到了它們。新增的兩顆衛星被命名為“S/2016 J1”和“S/2017 J1”,分別距木星2100萬公裏和2400萬公裏。
6.土星,為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離(由近到遠)第6位,質量隻排在木星之後。並與木星、同屬氣態巨行星。歐洲古代(古希臘)稱土星為克洛諾斯(Cronian,古代中國也叫鎮星或填星。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量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裹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觀上通常情況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時會有長時間存在的特征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裏/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速快。
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行星環(可以通過望遠鏡直接觀測),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總共有62顆。其中,土衛六是土星係統中最大和太陽係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係最大的衛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1km)。
7.天王星是太陽係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18.37~20.08天文單位),其體積在太陽係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小於海王星),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
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氦和甲烷。據推測,內部可能含有豐富的重元素。地幔由甲烷和氨的冰組成,可能含有水。內核由冰和岩石組成。天王星是太陽係內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隻有49K(-224℃)。
8.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的遠日行星,按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排列海王星是第八顆行星,直徑上第四大行星,質量上第三大行星。它的亮度僅為7.85等,隻有在天文望遠鏡裏才能看到它。由於它那熒熒的淡藍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的名字來稱呼它。在中文裏,把它譯為海王星。
海王星在直徑和體積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卻大於天王星,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它的姊妹行星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
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大氣層中的甲烷,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原因之一。海王星有著太陽係最強烈的風暴,測量到的風速高達2100km/h。
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係最冷的地區之一。盡管如此,海王星卻有著一個熾熱的內部,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7000℃,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擴展資料:
太陽係中的八大行星都位於差不多同一平麵的近圓軌道上運行,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彗星的繞日公轉方向大都相同,多數為橢圓形軌道,一般公轉周期比較長。
軌道環繞太陽的天體被分為三類:行星、矮行星和太陽係小天體。
行星是環繞太陽且質量夠大的天體。
這類天體:
1.足夠的質量使本身的形狀成為球體;
2.有能力清空鄰近軌道的小天體。
3.不是行星的衛星,或者是非恒星的天體
能稱為大行星的天體有8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重新定義行星這個名詞,首次將冥王星排除在大行星外,並將冥王星、穀神星和鬩神星組成新的分類:矮行星。 矮行星不需要將鄰近軌道附近的小天體清除掉,其他可能成為矮行星的天體還有塞德娜、厄耳枯斯和創神星。
從第一次發現的1930年到2006年,冥王星被當成太陽係的第九顆行星。但是在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許多與冥王星大小相似的天體在太陽係內陸續被發現,特別是鬩神星更明確的被指出比冥王星大(據2015年旅行者發回的數據顯示,鬩神星仍然比冥王星大),使得冥王星的地位受到嚴重威脅。
環繞太陽運轉的其他天體都屬於太陽係小天體。
衛星(如月球之類的天體),由於不是環繞太陽而是環繞行星、矮行星或太陽係小天體,所以不屬於太陽係的小天體。
天文學家在太陽係內以天文單位(AU)來測量距離。1AU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5億公裏(9300萬英裏)。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39AU,木星則約是5.2AU。
最常用在測量恒星距離的長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大約相當於63240天文單位。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公轉周期為周期變化著,最靠近太陽的位置稱為近日點,距離最遠的位置稱為遠日點。
有時會將太陽係非正式地分成幾個不同的區域:“內太陽係”,包括四顆類地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帶;其餘的是“外太陽係”,包含小行星帶之外所有的天體。 其它的定義還有海王星以外的區域,而將四顆大型行星稱為“中間帶”。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太陽係
Q3:太陽係總共有多少顆星球?包括衛星?
在太陽附近所有受到太陽引力影響的天體都是屬於太陽係的。太陽係的勢力範圍可達一光年。太陽係中大大小小的天體數以億計,然而真正能算得上是星球的大型天體並不是很多。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圖示:太陽係行星成員
太陽係中有8顆大行星。太陽係中的這8顆行星從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前四顆是類地行星,後四顆是氣態行星。八大行星種最小的是水星,直徑大約是4878公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直徑是142984公裏。最大的木星體積是最小的水星的252萬倍。
太陽係中有6顆矮行星。矮行星是太陽係中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目前在太陽係中已經得到確認的矮行星有6顆,分別是冥王星、卡戎星、鬩神星、穀神星、鳥神星和妊娠星。其中冥王星是矮行星家族中最大的一顆,直徑大約是2370公裏。
圖示:矮行星冥王星
此外目前太陽係中已經發現了185顆衛星。太陽係中衛星的數量眾多,其中擁有衛星數量最多的是木星,它的衛星數量已經達到了79顆。不過太陽係中的衛星大小不一,直徑在500公裏以上,能夠保持球體形狀,稱得上是星球的隻有17顆。其中木衛三是太陽係中體積最大的衛星,直徑有5262公裏,比水星還要大。最小的是土衛二,直徑大約500公裏,這幾乎是能夠使自身形成球體的最小直徑了。
圖示:太陽係中的星球
總結一下,太陽係中的星球加上太陽一共有32顆。其它的因為體積過小無法呈現完美的球形,因此也就不能成為星球了。
Q4:太陽係有多少行星?
九個。
太陽係(英文:Solar system)是一個以太陽為中心,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係統,包括太陽、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際物質。太陽係位於距銀河係中心大約2.4~2.7萬光年的位置。
相關信息:
太陽係的形成大約始於46億年前一個巨型星際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太陽係內大部分的質量都集中於太陽,餘下的天體中,質量最大的是木星。
八大行星逆時針圍繞太陽公轉,此外還有較小的天體位於木星與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也存在大量的小天體。還有很多衛星繞轉在行星或者小天體周圍。小行星帶外側的每顆行星都有行星環。
Q5:太陽係有多少顆行星?
太陽係目前被發現的總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按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拓展資料:
太陽係中的行星是環繞太陽且質量夠大的天體:1、有足夠的質量使本身的形狀成為球體;2、有能力清空鄰近軌道的小天體。3、不是行星的衛星,或者是非恒星的天體。
太陽係中能稱為大行星的天體有8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重新定義行星這個名詞,首次將冥王排除在大行星外,並將冥王星(134340 Pluto)、穀神星(1 Ceres)、鬩神星(136199 Eris)、鳥神星(136472 Makemake)、賽德娜(90377 Sedna)、妊神星(136108 Haumea)組成新的分類:矮行星。
Q6:太陽係行星總共有幾顆?
太陽係總共有8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依照至太陽的距離,行星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稱為類地行星,木星與土星稱為近日行星,天王星與海王星稱為遠日行星)8 顆中的6顆有天然的衛星環繞著。
這些星習慣上因為地球的衛星被稱為月球而都被視為月球。在外側的行星都有由塵埃和許多小顆粒構成的行星環環繞著,而除了地球之外,肉眼可見的行星以五行為名,在西方則全都以希臘和羅馬神話故事中的神仙為名。
擴展資料
太陽係內主要天體的軌道,都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麵(黃道)的附近。行星都非常靠近黃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帶天體,通常都有比較明顯的傾斜角度。由北方向下鳥瞰太陽係,所有的行星和絕大部分的其他天體,都以逆時針(左旋)方向繞著太陽公轉。
有些例外的,像是哈雷彗星。環繞著太陽運動的天體都遵守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軌道都以太陽為橢圓的一個焦點,並且越靠近太陽時的速度越快。
行星的軌道接近圓形,但許多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帶天體的軌道則是高度橢圓的。
在這麽遼闊的空間中,有許多方法可以表示出太陽係中每個軌道的距離。在實際上,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或環帶,與前一個的距離就會更遠,而隻有少數的例外。
例如,金星在水星之外約0.33天文單位的距離上,而土星與木星的距離是4.3天文單位,海王星又在天王星之外10.5天文單位。曾有些關係式企圖解釋這些軌道距離變化間的交互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太陽係行星
關於太陽係有多少個星球和太陽係有哪些星球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太陽係有多少個星球的詳細內容...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