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又有多家上市銀行獲股東增持。
1月8日,(002966.SZ)公告稱,公司大股東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發集團”)基於對該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計劃自2025年1月14日起6個月內,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係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或購買可轉債轉股的方式,合計增持不少於3億元公司股份。
今年以來,以險資、股東為主的投資者對於銀行股的熱情依舊不減。據統計,開年僅9天,已有4家上市銀行獲股東增持或股東計劃未來增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去年全年來看,低估值、高股息的銀行股在A股市場漲幅領先,多隻銀行股股價創出曆史新高,表明銀行股投資價值受到市場資金認可。展望2025年,宏觀政策更加積極,銀行基本麵積極因素將持續積累。
金融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整體看,當前商業銀行利潤與資產保持擴張,不良率維持低位、撥備覆蓋率維持高位,資產質量保持良好,銀行業經營保持穩健。目前,市場對銀行經營業績觸底有一定預期。同時,銀行板塊整體低估值、高股息率,對於穩健價值型投資者仍具吸引力。

國資大股東半年內增持超1億股
國發集團頻頻出手增持蘇州銀行。
據蘇州銀行公告,2019年8月2日至2025年1月8日,國發集團因大宗交易增持、無償劃轉、可轉債轉股被動稀釋等原因,持股比例由9%提升至14%,累計權益變動達5%。
其中,2024年9月19日至2025年1月8日,國發集團以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1.04億股蘇州銀行股份。Wind數據顯示,上述時間段內,蘇州銀行股價累計漲幅21.23%,按照區間股票均價來算,國發集團此輪增持耗資超過7.6億元。
國發集團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權益變動的目的和原因是為響應蘇州市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要求,並基於對蘇州銀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進一步聚焦金融主責主業,增加國發集團金融資產規模比重。
國發集團還計劃自2025年1月14日起6個月內,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係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或購買可轉債轉股的方式,合計增持不少於3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截至1月8日,國發集團暫無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蘇州銀行股份或處置已擁有權益的股份的其他計劃。
證券研報認為,提升國資股東占比、鞏固大股東基本盤對蘇州銀行而言較為重要,也是更為必要的,預計短期內第一大股東目標持股比例有望逐步提升至15%以上。
時代周報記者聯係蘇州銀行相關人士,未獲置評。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銀行1月8日公告,該行股票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8日的19個交易日中已有1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於“”當期轉股價格6.19元/股的130%,即8.05元/股。
若在未來11個交易日內有5個交易日蘇州銀行股票收盤價不低於8.05元/股,便將觸發“蘇行轉債”的有條件贖回條款。屆時根據相關約定,蘇州銀行有權決定按照債券麵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全部或部分未轉股的轉債。
蘇州銀行於2021年4月份公開發行了50億元“蘇行轉債”,期限為6年,截至2024年12月31日,“蘇行轉債”尚未轉股的金額為39.50億元,占發行總量的79.00%。
申萬宏源證券研報認為,蘇州銀行於2021 年發行可轉債,旨在為後續展業預留空間。截至1 月8 日,尚有39 億轉債尚待轉股,若全部轉股可增厚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上市銀行開年頻獲增持
事實上,借道可轉債轉股的方式增持上市銀行的案例並不少見。
此前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曾表示,2024⠥巴黎銀行(含⠑FII)、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含江蘇雲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東部機場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等主要股東通過二級市場和可轉債轉股的方式,累計增持南京銀行股份超過⠷0⠥元。
2024年12月18日,公告稱,該行董事會通過相關議案,決定行使公司可轉債的提前贖回權,按債券麵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於贖回登記日收盤後全部未轉股的“成銀轉債”。成都銀行也將成為繼後,第二家完成可轉債強製贖回的銀行股。Wind數據顯示,2024年12月18日,“成銀轉債”未轉股比例為28.32%。截至今年1月9日,“成銀轉債”未轉股比例已降至4.08%。
不過,對於大多數銀行股東來說,在二級市場增持更為普遍。今年以來,包括蘇州銀行在內,已有4家上市銀行獲股東增持或股東計劃未來增持。
1月7日,光大銀行稱在符合一定市場條件下,其控股股東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自2024年3月29日至2025年1月7日期間,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係統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增持該行A股股份1.23億股,累計增持金額為4.03億元。
港股方麵,1月2日,香港交易所披露文件顯示,斥資約7.56億港元增持H股約1.55億股,持股比例由15.84%進一步上升至16.02%;1月3日,平安資管在場內以每股均價4.2257港元增持H股1652.1萬股,涉資約6981.28萬港元,增持後,平安資管最新持股數目為15.46億股,持股比例由4.97%上升至5.03%。
周茂華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當前,銀行股估值仍具有修複空間,但由於經營能力不同,銀行間分化仍較明顯。同時,銀行板塊整體低估值、高股息率,對於穩健價值型投資者仍具吸引力。另外,在市場出現短期波動加大情況下,部分投資者傾向於增加銀行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