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土拍品質新政出爐?官方出手嚴控房屋質量,偷工減料行不通了

成都、蘇州相繼流傳“住宅品質”新政之後,6月30日,杭州第二批次的集中供地出讓公告遲遲不出,有媒體引援業內分析,預計與杭州“競品質、競地價”的新出讓規則尚未最終完成有關。
在大多數熱點城市都經曆過首次集中供地之後,為什麽多地都陸續出台了“住宅品質”的相關新政策?而這對於購房者以及房企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品質新政”的背後,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到底怎樣的房子算是真正的“好房子”?那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地的“品質新政”到底有哪些內容吧。
6月30日,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直接發布了一則公告,這則公告隻有短短28個字,卻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圖片來源於杭州市政府官網
而據相關業內人士猜測,杭州市區第二批住宅用地出讓延遲的原因,很有可能和競拍的規則變化有關。
圖片來源於杭州市政府官網
為什麽會有這個延期公告?主要是因為此前杭州針對第二次土地拍賣也發布過相關的公告,擬於6月計劃出讓住宅用地約3500畝。
而現在的延期出讓,更是坐實了這個猜想:早在今年4月,杭州市政府官網發布的《2021年省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涉杭任務和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責任分解》提到,6月底前,會同多部門聯合製定建築質量提升文件,9月底前,試點開展“競地價 競品質”土地出讓。
這應該也是經過第一次集中供地後,杭州政府吸取的“經驗教訓”。
目前杭州土地拍賣的原則是“限房價、競自持”。雖然鎖死了房價地價,但開發商的成本卻因為自持而節節攀升。根據規定,自持房產不得轉讓,不得抵押。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不小的壓力,“羊毛出在羊身上”,為了降低成本,開發商也把成本均攤在了每一套房子上麵,而杭州政府“競地價、競品質”,提升建築質量,應該就是為了避免這方麵的風險。所以,這次的延期出讓,其本質應該也是為了廣大購房者的利益著想。
國內城市在土地競拍提出對品質的要求並非杭州首創,據網傳,前幾天,南京市政府也流傳出了一份相關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住宅用地出讓管理提高住宅品質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文件內容,南京政府對於參與土地競拍的房地產商“高標準、嚴要求”,除了對資質、競買條件、搖號規則作出了調整,更是對住宅設計有個更具體的品質要求。

圖片來源於網絡
①當住宅建築不大於18層時,不得采用外廊內天井戶型,當住宅建築大於18層時,不得采用超過兩梯四戶的戶型。入戶首層門廳和地下車庫入戶門廳應采用同住宅套內標準整體裝修。
②統一封閉陽台。生活陽台最小進深應不小於1.5米,服務陽台最小進深應不小於1.3米。陽台最大進深應不大於2.4米。
③居住區需人車分流。
而當競價觸頂之後,最關鍵的來了,並非全部參與競拍的房企都能搖號!
但凡單幅地塊有20家以上企業參與搖號的,就需要“競品質”標準進行打分,優選排序,原則上選取排序前5名次分段的企業進入下一步搖號環節。
這在本質上,解決了房企為了拿房而降低建築質量的問題。
再往前追溯,6月初,同為長三角的蘇州市也曾出手製定住宅品質標準政策。6月8日,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了關於印發《蘇州市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試行)》的通知,對建築、結構、給排水、電氣、暖通五個方麵的相關規範、標準做了嚴格限定,以進一步提升住宅建設品質。
而在前一天,成都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也發布了關於印發《成都市新建商品住宅技術管理規定(第一版)》的通知。裏麵對於住宅的整體設計規範都做出了嚴格的要求,共用部分、套內空間、室外環境,從外到內都提出了具體的規定。
綜合看來,各地的品質新政要求主要圍繞在以下幾個點:
1.公共空間:除了外立麵、保溫外牆麵磚等常規問題,車庫、充電樁等等一些平時容易忽視的點也沒有被放過,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2.房屋本身:層高、房間內部設計、戶型、陽台等等都是關注的重點,部分城市甚至連智能家居係統都成了“硬性要求”。
3.室外環境:人車分流、綠化配比、生態環保等等方麵的達標,也能為房企帶來高分。
房企要賺錢,本是“無可厚非”,但賺的錢需要購房者付出購買的房屋質量、甚至是自身安全的代價,則會出現大問題。
而正因考慮到了這些問題,所以“品質新政”也成為了各個熱門城市的首選,而在其中,北京又是最先作出表率,從3月的第一次集中土拍開始,就以品質為先,當競買報價達到土地合理上限價格時,則不再接受更高報價,轉為在此價格的基礎上競報“公共租賃住房”麵積程序。當現場競報達到上限麵積時,轉入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投報程序。十個工作日內,入圍房企提交高標準住宅建築方案,專家負責打分,讓房企主動“內卷”,從而給老百姓帶來真正質量過關的好房子。

為什麽這麽多地方都陸續出台了住房品質相關的政策?
正如開頭提到的,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隨著集中供地的陸續實行,房地產商拍地的成本增加,房屋建造的原材料價格沒有下降,這就導致開發商們賺不到太多的錢,這樣就容易出現一些集中供地的“弊端”:例如品質一般,價格可控的開發商更容易拿到土地,但成本低帶來的結果必然是交付的樓盤更容易出現質量問題,這也就違背了國家切實為剛需用戶“把房價打下來”的初衷。
那麽未來,隨著多個熱點城市的品質新政陸續落地,又將對樓市產生哪些影響呢?調控房價大背景下,市場端房屋品質不高的畸形趨勢會不會就此消失?
幸福裏分析認為,隨著“競地價、競品質”在熱門城市的陸續推行,當品質有保證、品牌有實力的房企獲得熱門地塊的優先搖號權,而不是單純憑借誰的錢多誰就能有“購買權”時,政府也對公共空間、室內空間、外部環境等都作出了規範限製,這樣就能保證剛需在後續購房的時候,最大程度上減少房屋質量問題,進而使得整個樓市趨向良性發展,無論是購房者,還是有品質保證的房企,都能夠獲得自己的既定利益,也為樓市的穩固作出了進一步的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