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4 15:28:35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蟋蟀的樣子,以及蟋蟀的樣子和特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蟋蟀是什麽樣子的昆蟲
- 蟋蟀長什麽樣子?
- 蟋蟀外形是什麽樣子的
- 蟋蟀是什麽樣子?
- 蟋蟀的樣子?
- 蟋蟀長什麽樣子 蟋蟀外形是什麽樣子的
Q1:蟋蟀是什麽樣子的昆蟲
一、蟋蟀的住所和卵
蟋蟀是人們熟悉的較為著名的昆蟲。它生活在草地上,它的歌聲和住所都頗有特點。寓言大師拉封登曾用詩描述、讚頌過它。另一位寓言家還曾以蟋蟀的口吻說:“我多麽喜歡我深深隱居的地方!要過幸福生活,就在這兒隱藏!”
我曾親眼看到蟋蟀在洞口卷動著觸須,腹部對著陰涼處,背朝太陽……蟋蟀的洞穴一般都挖在朝陽的斜坡上的草叢中。這樣做的好處是洞穴外麵的雨水可以迅速從斜坡流掉而不致直接灌進洞穴裏去。洞穴的通道約一個手指頭寬,整個深度至多有九寸。
它的走向有時曲折有時筆直,盡量與地勢的變化相適應。蟋蟀的洞穴口留有一簇草,這一是為洞穴擋雨,再者是為隱蔽洞口,以保護整個洞穴。每當四周靜謐時,它們會在洞口的草叢中嬉戲。
蟋蟀的洞穴裏麵並不豪華,但也不粗糙。洞穴通道盡頭才是臥室,向比較而言,這裏最為寬敞,光滑。整個洞穴顯得十分簡樸、幹淨、衛生。蟋蟀十分珍惜它辛辛苦苦修建起來的住所。無論是春天還是冬天它都不搬家。
在昆蟲中擁有一個固定的住所,並獨自享受祥和安寧的生活的唯有蟋蟀。蟋蟀一般選擇環境衛生,方向朝陽的地方,作為它的住所。
二、蟋蟀的歌唱
在前麵我向大家介紹了蟋蟀的住所及其產卵情況,這裏我們來說說蟋蟀的歌唱和交尾。和其它昆蟲一樣,蟋蟀也會唱歌,蟋蟀歌唱的樂器很簡單,有齒條、琴弓和振動膜。
與其它昆蟲不相同的是蟋蟀是右撇子,它的右鞘翅幾乎把左鞘翅全部遮住。不過它的兩個鞘翅的結構完全一樣。兩個鞘翅都有一片寬大的透明幹膜組成,跟白色的洋蔥皮一樣薄,且能振動,是蟋蟀發生的部位。
鞘翅的中間有兩條翅脈。兩條翅脈間有凹陷,在這凹下的間隙中有五六條黑色皺紋。這些皺紋構成摩擦動脈,為振動發生創造了條件。兩條翅脈中,有一條切成鋸齒狀的就是琴弓。它共約有150個鋸齒,都呈三棱柱狀。更妙的是它知道抑揚頓挫,根據需要調整它聲音的強度。
在樂器顛倒的情況下蟋蟀也會唱歌嗎?我試驗的結果證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仍不就此罷休。我去找蟋蟀的幼蟲,留意它蛻皮變形的時刻。這時隻見它的翼和鞘翅像個極小的皺薄片。五月初的一天我終於看見它蛻皮了,它把它破舊的粗衣服扔掉了。
Q2:蟋蟀長什麽樣子?
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cm;
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
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
複眼較大,一般為頭長的1/4~1/2;單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線狀排列;中單眼位於頭背側、顏麵或額突頂端。黃褐色至黑褐色。
頭圓,胸寬,觸角細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鬥。
Q3:蟋蟀外形是什麽樣子的
蟋蟀在世界各地有1400多種,在我國有30多個品種。我們飼養用於角鬥的蟋蟀歸屬於鬥蟋亞科的“蟋蟀”。 蟋蟀正式名稱叫“中國鬥蟋”。內行一般稱之為“蟲”,南方稱之“賺積”,北方叫“蛐蛐”,其他異名還有:叫機子、促織,王孫,莎雞,促機,天雞,灶馬,寒蟄等。小小蟋蟀牽動著千萬人的心。從古至今,自宮廷到民間,喜好蟋蟀戲者大有人在,以致曆史上竟出了幾個有名的 “蟋蟀皇帝”、 “蟋蟀宰相”、“蟋蟀相公”,至於民間的蟋蟀粉絲則更難以計數了。
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m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
口式為下口式或前扣式。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複眼較大,一般為頭長得1/4~1/2;單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線狀排列;中單眼位於頭背側、顏麵或額突頂端 。黃褐色至黑褐色。
頭圓,胸寬,觸角細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鬥。
各足跗節3對,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後足發達,善常跳躍;前足脛節上的聽器,外側大於內側。產卵器外露,針狀或矛狀,由2對管瓣組成。雄、雌腹端均有尾毛1對。雄腹端有短杆狀腹刺1對。
雌性個體較大,針狀或矛狀的產卵管裸出,翅小。雄蟲前翅上有發音器,由翅脈上的刮片、摩擦脈和發音鏡組成。前翅舉起,左右摩擦,從而震動發音鏡,發出音調。
體色多為黑褐色,體型多呈圓桶狀,有粗壯的後腿,比身體還要長的細絲狀觸角。腹部末端有兩根長尾絲,如果是雌蟲,還有一根比尾絲還長的產卵管,分辨雌雄還有一招,翅膀有明顯凹凸花紋的是雄的,翅紋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他的聽器是在前腳節上。
Q4:蟋蟀是什麽樣子?
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cm;
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
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
複眼較大,一般為頭長的1/4~1/2;單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線狀排列;中單眼位於頭背側、顏麵或額突頂端。黃褐色至黑褐色。
頭圓,胸寬,觸角細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鬥。
Q5:蟋蟀的樣子?
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m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複眼較大,一般為頭長的1/4~1/2;單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線狀排列;中單眼位於頭背側、顏麵或額突頂端。黃褐色至黑褐色。
頭圓,胸寬,觸角細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鬥。
各足跗節3對,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後足發達,善常跳躍;前足脛節上的聽器,外側大於內側
Q6:蟋蟀長什麽樣子 蟋蟀外形是什麽樣子的
1、蟋蟀在世界各地有1400多種,在我國有30多個品種。我們飼養用於角鬥的蟋蟀歸屬於鬥蟋亞科的“蟋蟀”。蟋蟀正式名稱叫“中國鬥蟋”。內行一般稱之為“蟲”,南方稱之“賺積”,北方叫“蛐蛐”,其他異名還有:叫機子、促織,王孫,莎雞,促機,天雞,灶馬,寒蟄等。小小蟋蟀牽動著千萬人的心。從古至今,自宮廷到民間,喜好蟋蟀戲者大有人在,以致曆史上竟出了幾個有名的“蟋蟀皇帝”、“蟋蟀宰相”、“蟋蟀相公”,至於民間的蟋蟀粉絲則更難以計數了。
2、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m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
3、口式為下口式或前扣式。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複眼較大,一般為頭長得1/4~1/2;單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線狀排列;中單眼位於頭背側、顏麵或額突頂端。黃褐色至黑褐色。
4、頭圓,胸寬,觸角細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鬥。
5、各足跗節3對,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後足發達,善常跳躍;前足脛節上的聽器,外側大於內側。產卵器外露,針狀或矛狀,由2對管瓣組成。雄、雌腹端均有尾毛1對。雄腹端有短杆狀腹刺1對。
6、雌性個體較大,針狀或矛狀的產卵管裸出,翅小。雄蟲前翅上有發音器,由翅脈上的刮片、摩擦脈和發音鏡組成。前翅舉起,左右摩擦,從而震動發音鏡,發出音調。
7、體色多為黑褐色,體型多呈圓桶狀,有粗壯的後腿,比身體還要長的細絲狀觸角。腹部末端有兩根長尾絲,如果是雌蟲,還有一根比尾絲還長的產卵管,分辨雌雄還有一招,翅膀有明顯凹凸花紋的是雄的,翅紋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他的聽器是在前腳節上。
關於蟋蟀的樣子和蟋蟀的樣子和特點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蟋蟀的樣子的詳細內容...
发表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