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市
從下午到晚上,密不透風的白色防護服已然成了貼身的蒸籠,但現場沒有一個人抱怨。每當感覺難受的時候,就看看身邊的戰友,彼此用手勢相互鼓勵,一起加油!
這是一位00後誌願者寫下的工作日誌,她叫蘇欣純,是揚州大學醫學院一名學生。7月24日,她看到學校發布的赴南京誌願者報名通知,在爸爸媽媽的全力支持下,她第一時間報了名。19歲的她穿上了與爸爸媽媽一樣的防護服。

△最酷" 親子裝 ":一家三口身穿防護服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這次,爸爸媽媽送她出征
7月24日,學校的聊天群裏跳出了一則消息——招募前往南京江寧區做核酸采樣的誌願者。" 我是醫學生,剛結束了大一的學習,我覺得這會是我成長中一次很寶貴的經曆,第一反應就是我要去。" 蘇欣純說。
有了這個想法後,蘇欣純第一時間跟父母溝通,讓她開心的是,爸爸媽媽都很支持她。當時,蘇欣純正在泰州的家裏過暑假,報名後,媽媽連夜開車把她送回了學校。"我爸爸媽媽也是醫生,他們說這沒有那麽可怕,嚴格按照要求做好防護,放鬆心態,相信我會在這次經曆中有很大收獲。"

△一家三口的合影
2020年,蘇欣純的爸爸媽媽也身穿防護服,逆行在抗疫第一線。以醫院為家,與時間賽跑,蘇欣純的爸爸蘇亞兵奮戰在一線,有近一個月沒有回家。媽媽朱美雲也是每天早出晚歸,在抗疫一線奔波。
那時候,蘇欣純讀高三,正在備戰高考。看到許多逆行醫護工作者的感人故事,看到爸爸媽媽的疲憊和付出,蘇欣純更加堅定了報考醫學專業,成為一名優秀醫生的決心。
" 這一次換我逆行 !"
2021年
19歲的蘇欣純
穿上與爸爸媽媽一樣的防護服
這一次換成了
爸爸媽媽送她出征

△蘇欣純
穿上防護服的那一刻
更明白了什麽是" 醫生 "
7月25日一大早,蘇欣純跟著揚州大學醫學院的誌願服務隊伍來到南京江寧區。經過專業培訓,了解了具體流程、動作規範和注意事項後,醫學專業的他們很快便上手工作。
第一次來到疫情防控第一線,穿上白色的防護服,馬不停蹄地工作,她說,在防護服的悶熱感下,她更明白了那些逆行醫護工作者的不易。在居民們做完核酸采樣後的那一句" 謝謝 "聲中,她也更明白了一名醫生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蘇欣純的爸爸媽媽有每天寫工作日誌的習慣。7月25日晚上,結束了第一天的核酸采樣工作後,蘇欣純也寫下了這樣的工作日誌:"25日,在江寧區經過培訓後,我們就投入到核酸檢測采樣工作中。居民和小朋友們一聲聲感謝的話語,讓我充滿動力!在采樣工作過程中,有幸見證了很多感動……每一個人都在努力,我們是一個整體,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南京加油!"

"00後的小朋友也是好樣的!"
每一句點讚都備受鼓舞
"在南京的時間雖然很短暫,但這兩天我真的收獲滿滿。" 蘇欣純說,采集樣本時,有的受檢者咽喉部很敏感,受到刺激會咳嗽嘔吐,這就需要特別有耐心,想辦法安慰他們,在保證操作規範的前提下,動作盡量麻利些。
" 你們太辛苦了,真不容易!"" 謝謝你們!"" 謝謝姐姐,姐姐辛苦了!"這兩天,她也感受到了居民們的理解和支持,現場井然有序,每個人都很配合。
7月26日,結束完核酸采樣工作後,揚州大學醫學院誌願服務隊的625人返回學校,目前,他們正在隔離中。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5-26日兩天的時間裏,他們共完成了將近14萬例的核酸采樣工作。
蘇欣純說,他們這些學生中,大部分都是00後,讓她記憶深刻的是,在這次南京之行中,一位醫生阿姨非常認可地說:"00後的小朋友們也是好樣的,以後一定能成為很好的醫生!"

來源:現代快報+微信公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