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競秀網千岩競秀網

得了抑鬱症能活多久(抑鬱症老了以後會怎麽樣)

當家裏的老人開始喃喃自語,反複強調自己年輕時受的傷,不斷懷疑有人想陷害自己,時不時收拾行李離家出走。當你遇到老年人的這些行為,你會覺得他隻是“老糊塗”嗎?

得了抑鬱症能活多久(抑鬱症老了以後會怎麽樣)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爺爺奶奶是不是得了抑鬱症?而他們的變態表現不過是日複一日的“困獸之鬥”…

圖1:老年抑鬱症患者(來源:弓形蟲idea)

雖然我們經常能在各種社交平台上看到關於年輕人抑鬱症的報道,但實際上,老年人的抑鬱症患病率更高。所以我們也可以在很多社交平台上看到,每一個博主對自己家人病情的提問,對治療方法的探討,也是有說不出的痛苦。然而,老年抑鬱症患者日常發病的表現並不完全一致,但其主要症狀是意識、行為和情緒的變化。

老年抑鬱症不易察覺,漏診率高

老年人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2014年,一項薈萃分析報告稱,中國23.6%的老年人有抑鬱症狀[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導致殘疾的前10種疾病中有5種是精神障礙,抑鬱症排在第一位,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2]。

同時,國內外研究表明,老年抑鬱症的臨床表現具有異質性,難以鑒別。由於受經濟文化條件、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老年人對抑鬱症知之甚少。他們往往會先看非專科醫生,而非專科醫生又往往會因為缺乏對精神心理疾病的識別能力而導致誤診或漏診。因此,老年抑鬱症知曉率低是就診率低、漏診誤診率高的重要原因。

圖1:我國老年抑鬱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衰老、合並慢性病是老年抑鬱症的常見誘因

其實,抑鬱症與衰老、各類慢性病呈現一個互為因果的關係。的許多研究發現,抑鬱症可以加速端粒長度的縮短、大腦老化和表觀遺傳表型的老化[3]。同時,抑鬱症會增加肥胖、虛弱、糖尿病、認知障礙和死亡率的風險[4]。

大量文獻將抑鬱症與心腦血管和外周動脈疾病聯係起來,有學者發現抑鬱症患者的卒中風險比非抑鬱症患者高45% (45% (95% CI: 1.29-1.63),卒中相關死亡率為25%(95% CI 3360 1.111.40)[5]。同時,許多內科疾病患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確診後往往伴有抑鬱症[6]。

圖2:抑鬱症、衰老和各種慢性疾病顯示出相互之間的因果關係[7]

綜上所述,這些觀察表明,抑鬱症易患多種內科疾病,但內科疾病也會增加老年抑鬱症的風險。同時,抑鬱、衰老與疾病的關係也為研究老年抑鬱症的發病機製和開發老年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治療靶點。基於此,許多學者提出了老年抑鬱症的發病機製假說,如“抑鬱症-執行功能障礙綜合征假說”、“血管性抑鬱症假說”、“炎症假說”等。

抗抑鬱藥針對老年抑鬱的療效優於安慰劑,用藥方案仍需謹慎

老年抑鬱症的發病機製受多種因素影響。臨床上,由於文化差異,在中國老年人中診斷抑鬱症特別困難。同時,即使確診了疾病,也很難進行心理幹預。因此,老年抑鬱症患者需要謹慎選擇用藥。但很多研究證實,對於老年抑鬱症患者,抗抑鬱藥比安慰劑更有效,利大於弊。

在一項51項隨機臨床試驗的大規模薈萃分析中,2628例55歲及以上患者中有1262例接受了抗抑鬱藥物治療(有效率為48%;95% CI,46.1%-49.9%),與相對年輕的患者(平均年齡42.6歲)相比,其緩解率非常接近(緩解率53.8%和50.1%,95% CI 3360 31.6%-70.4%) [8]。

此外,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回顧了15項關於抗抑鬱藥維持治療的研究,發現抗抑鬱藥對老年患者抑鬱症複發的預防作用與年輕患者(平均年齡44歲)相當。抑鬱症複發率為18.4%(95%CI,13.2%-23.7%),而停藥後複發率為36.5%。

2%(95%CI, 30.2%-42.1%)。但關於老年抑鬱患者維持治療的時長,目前爭議尚存。

同時,老年抑鬱症患者應特別注意抗抑鬱藥物使用的優先順序,如三環類抗抑鬱藥的優先級低於SSRI及SNRI。從藥物間相互作用和安全性來看,首選西酞普蘭或舍曲林。臨床中用量方麵應以較低劑量起始[7]。而臨床工作中針對老年人使用的抗抑鬱藥應根據藥物的療效、藥物的不良反應來選擇,更要藥物的安全性以及藥物間相互作用,主要由於老年抑鬱症患者群因合並較多軀體疾病(例如老年人中心腦血管疾病、帕金森綜合征等退行性疾病高發),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因此需要選擇安全性高的抗抑鬱藥物進行治療。

軀體治療與社會心理幹預治療,仍是抗抑鬱治療的重要手段

電休克療法 (ECT) 是治療老年重性抑鬱症最有效的方法,緩解率為 60-80%[9]。E對於抑鬱症狀特別嚴重、伴有精神病性症狀、嚴重營養不良或拒藥導致原有疾病惡化的患者,ECT也應加以考慮。

另外,心理治療是老年抑鬱症治療的關鍵部分,對藥物治療劑量的不耐受以及藥物相互作用會降低抗抑鬱藥的有效性,心理治療可以很好的彌補藥物治療療效不足的部分。另一方麵,心理療法適用於輕中度老年抑鬱患者,以及那些偏好非藥物治療的患者。一項薈萃粉線,對各種老年抑鬱綜合征的心理治療研究進行匯報分析表明,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具有相似的療效[10]。

總體而言,老年抑鬱症患者,對抗抑鬱藥的反應不如年輕患者,但許多新療法由於基本原理及臨床使用經驗的缺乏,尚未在臨床上廣泛傳播。

圖3: 老年抑鬱症治療方式匯總[7]

寫在最後

抑鬱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無數個家庭仿佛在小心翼翼把深陷抑鬱症沼澤的親人拽住,隻能希望他們不要陷得太深。而老年抑鬱症是一場格外複雜的“戰鬥”, 由於老年期的一些生理心理特點,如身體機能衰退、軀體疾病多、常合並其他藥物使用等,這場戰爭往往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就發生了,除了正視,我們隻能以包容與理解從旁協助,不讓任何的痛苦再成為傷害抑鬱症親人、患者伴侶和整個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參考資料:

1. Li, D.,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14. 58(1): p. 1-9.

2. Li, C.H., et al., Effects of intrahippocampal L-NAME treatment on the behavioral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dentate gyrus. Neurosci Lett, 2012. 528(2): p. 201-4.

3. Penninx, B.W.J.H.,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on their linking mechanism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74: p. 277-286.

4. Buigues, C.,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frailty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2015. 19(9): p. 762-772.

5. Pan, A., et al., Depression and risk of strok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JAMA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1. 306(11): p. 1241-1249.

6. Taylor, W.D., H.J. Aizenstein, and G.S. Alexopoulos, The vascular depression hypothesis: Mechanisms linking vascular disease with depression.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3. 18(9): p. 963-974.

7. Alexopoulos, G.S.,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f late-life depression. Transl Psychiatry, 2019. 9(1): p. 188.

8. Tedeschini, E., et al., Efficacy of antidepressants for late-life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s. J Clin Psychiatry, 2011. 72(12): p. 1660-8.

9. Zivin, K. and H.C. Kales, Adherence to depression treatment in older adults: a narrative review. Drugs Aging, 2008. 25(7): p. 559-71.

10. Pinquart, M., P.R. Duberstein, and J.M. Lyness, Treatments for later-life depressive conditions: a meta-analytic comparison of pharmacotherapy and psychotherapy. Am J Psychiatry, 2006. 163(9): p. 1493-501.

來源:健康界 臨床前線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赞(898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千岩競秀網 » 得了抑鬱症能活多久(抑鬱症老了以後會怎麽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