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法國紅磨坊,以及法國紅磨坊與麗都表演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紅磨坊英文就是The Moulin Rouge
moulin n. 冰川鍋穴
rougen. 胭脂;口紅;鐵丹,紅鐵粉
vt. 擦口紅;在…上搽胭脂
vi. 搽胭脂;塗口紅
Moulin Rouge 隻有一個意思就是 紅磨坊(巴黎著名歌舞廳)
出生於貴族家庭的亨利ⷥ魯茲ⷥ特累克因為小時候的一次意外事故隻能截取一半的腿,一直喜歡的女孩也離開了他。他從此自卑起來,認為自己是個畸形的家夥,而且不會再有女人會愛上自己。他閉門不出,隻是畫自己喜歡的畫。盡管優越的家境使他不愁吃喝,但他決定去巴黎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他在巴黎成了一個街頭畫家,他的畫作還受到了一些收藏家的注意。在這裏他認識了姑娘瑪麗ⷨ萊,她的出現使得他對愛情又燃起了一絲希望。然而瑪麗的反複無常傷了亨利的心,他不再為她開門,而當他到瑪麗常出沒的酒吧找她時,瑪麗已經醉得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了。亨利就這樣對愛情死了心。亨利為“紅磨坊”畫的廣告畫成功付印並貼在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畫中女主角——紅磨坊的舞女成了巴黎的紅星,而亨利也更加出名。但亨利的父親認為他畫這些有辱門風的色情廣告畫實在不是正經的工作,但亨利拒絕了父母讓他回家的要求,堅決留在巴黎。亨利在巴黎開了個人畫展,但一如既往酗酒不止。他愛上一個自力更生的服裝店老板娘帕奎恩小姐,但卻因為不再相信愛情而對帕奎恩的表示無動於衷,當帕奎恩小姐離開他而嫁做他人婦時,他又開始嚴重的酗酒,不幸滾落樓梯受了重傷。臨死前,他的父親來到他的床前告訴他,他的畫作已經被盧浮宮收藏。
紅磨坊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那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藝術家,在蒙馬特高地作畫賣藝,使那一帶充滿藝術氣氛,成為巴黎最別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區之一。由於藝術活動活躍,蒙馬特高地街區那彎彎曲曲的卵石坡路的兩側,小咖啡館、小酒吧生意興隆。後來,這些小咖啡館、小酒店裏來了一些舞女,她們穿著滾有繁複花邊的長裙,伴著狂熱的音樂節奏,扭動著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地伸向掛著吊燈的天頂。當時英國人稱這種舞蹈為“康康舞”,認為它很放蕩,很下流,禁止在英國演出。
但是,康康舞在蒙馬特高地很受歡迎。每年狂歡節,舞者走上街頭大跳特跳,人們從城市四麵八方趕來觀看。社會學者在分析康康舞盛行的原因時指出,1871年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萎靡不振。現實生活中醜聞充斥,金融財團明爭暗鬥,勞資矛盾加劇。人們厭倦了民族主義者的大話空話,整個民族感到極度的空虛。在重新找回生活坐標之前,法國人感到苦悶、彷徨。然而,憂鬱不是高盧人的特點,他們很快就學會用玩世不恭來取代苦悶,這就促使一種放縱的風氣在巴黎彌漫。
1889年10月6日,紅磨坊歌舞廳在康康舞的樂聲中正式誕生。紅磨坊畫家圖盧茲—勞特累克在他的多幅水彩畫中描繪了那些貪婪的看客,而他本人最後也沉湎紅磨坊,在同舞女的夜夜狂歡中毀掉了生命。紅磨坊的舞女,有法國的,也有來自歐洲其他國家及美洲、澳洲的, 她們的願望不高,隻希望能夠遇到一位能夠善待自己的男人。
紅磨坊的曆史上,出現過多位有名的藝人,如古呂、摩姆·弗羅瑪茨、珍妮·阿弗裏爾。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古呂,此人身材豐滿,風姿綽約,綠色的緞子拖裙係在臀後,每次走過蒙馬特街區,都引起一陣騷動,整整幾十年間,她成為紅磨坊的代稱。不過,此人晚景淒涼,60年代,有記者要為她寫傳記,才發現她竟住在旅行掛車裏。除了舞女,紅磨坊還有一些很出名的男藝人,如伊韋特·吉爾貝,以說笑出名,糅合著詼諧和優雅的說笑風格使他成為法國“名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占領期間,國難家愁當頭,但舞女不知亡國恨,紅磨坊仍然歌舞升平。戰後,因為這段不光彩的曆史,紅磨坊受到嚴厲批評。
而今紅磨坊已成為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廳,是巴黎的一個旅遊景點。如果說它仍保持著百年前某些特點的話,那就是舞者的裝飾大致不變,上身裸露,披掛著華麗的羽毛服飾或金屬片,但是觀眾與舊日看客完全不能同日而語,觀眾是現代文明觀眾,懷著發現巴黎的心情來看演出,演員把演出作為一種光明正大的演藝事業,不像百年前的舞女,為取悅某一個或幾個包養她的男人而強作歡顏。
而今紅磨坊有40名女演員、20名男演員,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澳大利亞、俄羅斯、英國。女演員必須受過芭蕾舞訓練,身高起碼應達1.72米,年齡在16至25歲之間。容貌要姣好,笑容要燦爛,大腿要修長,鼻子要俏皮……演員起薪2500歐元,資深演員可達5000,但是主要薪水則是觀眾的消費。他們付出很多,每周工作6天,每天演出兩場。紅磨坊現今的主要舞蹈兼獨唱演員瑪麗莎來自澳大利亞紐卡斯爾,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護士,一個良家女子。瑪麗莎在紅磨坊當演員整整15年,已與團裏一位意大利籍獨唱兼雜技演員結婚。她曾在《奇妙》這出歌舞劇(此劇演了12年)中演出過6000場!雖然今年已經33歲,但人們說她仍然具有17歲女孩的身材,表演時她全套行頭重12公斤,她能像少女一樣“舉重若輕”,高高地抬起大腿。她在評論妮可ⷥ𗦛襽𑧉《紅磨坊》中的舞蹈時說:“還行吧,她盡力而為了。”進紅磨坊是不少女孩的夢想,因為紅磨坊的經曆,就像“阿裏巴巴”裏“芝麻開門”的神奇密語,令生活出現奇跡。許多在紅磨坊跳過舞的女孩,後來成功地進入影視界。
紅磨坊是法國娛樂業中一家效益良好的企業。其觀眾55%是外國人,45%為法國外省人。最近幾年,企業采取經營上的一些改革,如通過出售家庭票及各種減價票以吸引觀眾,取得成功,三年間,營業額從1.3億法郎上升到兩億法郎。
1899年,在巴黎蒙馬特,一間酒吧正式開業了。誰也沒想到,半年後,這間酒吧便紅動歐洲。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一百多年來,這間酒吧不僅成了蒙馬特地標性建築之一,也孕育了無比豐富的藝術瑰寶。
它,就是享譽世界的 紅磨坊 。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法國都在世界文化藝術上擁有一席之地。且不論每年的巴黎時裝周,單說法國女人留給世人優雅美麗的印象,就比法國的知名奢侈品更令人心曠神怡,甚至可謂是男人愛慕,女人嫉妒。
談及法蘭西奔放的歌舞表演,香榭麗舍的麗都和蒙馬特的紅磨坊便不在話下。兩家歌舞表演各有千秋——麗都和美國百老匯更相近,服裝考究、演員專業,用它專業級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賞者。而蒙馬特的紅磨坊,則為觀眾們呈現地地道道的法國原生態歌舞——豔飾、豔麗、豔情。
熱辣的音樂、蓬翹的裙擺、扭動的臀部、高抬的大腿是紅磨坊歌舞的精髓, 以至於當年的英國人將這種舞蹈命名為 Kankan(康康舞),認為這種舞蹈低俗下流,一度禁止在英國表演。
可幾十年後,這種熱辣奔放的舞蹈卻被如法炮製,不遠萬裏來到中國上海,夜總會成了另一個銷金窟。
民國一代妖姬歌手白光曾用她極富個人魅力的嗓音慵懶地唱道——
英國人就是假正經。
可法國人浪漫啊!
曆史學家如此解釋康康舞在蒙馬特高地的盛行——
法國人選擇用熱辣的歌舞融化一切鬱結難解的心情。
二戰德占期間,紅磨坊內依然熱鬧非凡,這也成了後來紅磨坊被詬病的理由之一。縱外界戰火紛飛,廳內歌舞升平的情景絕非個例。唐朝詩人杜牧曾寫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句子警示當權者莫要步了南唐李煜的後塵。同樣的,日據時期,上海作為『租界』享有特殊地位,十裏洋場的熱鬧絕非浪得虛名,自然少不了不愁吃穿的社會名流殺時間的娛樂場所。
今天的老上海歌廳已不複存在,但紅磨坊仍堅定地屹立在蒙馬特腳下,用她獨有的風情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睹熱辣的法蘭西藝術。
紅磨坊吸收著歲月的精華,在創造藝術的同時,也成為偉大的電影靈感取材地。到現在為止,不同的導演已經拍過四個不同版本的《紅磨坊》(這裏僅指電影名字取為Moulin Rouge的,和紅磨坊有關的電影還有很多),他們各有特色——1928年德國導演埃瓦德ⷦ邦拍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1934年美國導演西德尼ⷨ𗧚喜劇電影;以及為中國觀眾比較熟知的1952年約翰ⷥ斯頓導演的《青樓孽緣》和2001年巴茲ⷩ𗥰,妮可ⷥ𗦛伊萬ⷩ 格雷戈主演的大型歌舞片《紅磨坊》。
無論口碑怎樣,票房幾何,這幾部以紅磨坊為背景的電影無一例外地,都格外強調舞廳紙醉金迷的質感,服飾妝發極度華美,激發著觀眾的熱情,其中1952年版的《青樓孽緣》還獲得第25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布景、最佳服裝設計等大獎,由此可見一斑。
過去紅磨坊裏的舞女,是被人不齒的工作。她們做出性感撩人的動作,隻為取悅看台上的男人們,滿心期待著釣到一個金龜婿,下半生便吃穿不愁。時至今日, 紅磨坊儼然成了一個光輝熠熠的舞台,演員們不再低賤,而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員們組成,這些年輕人有著共同的藝術追求,他們願在這方天地發光發熱,把青春撒向全世界。
2001年版的《紅磨坊》,妮可ⷥ𗦛的舞蹈演員Satine的身份界於兩者之間,成為新時代舞女形象的代言人。她一方麵希望『勾搭』一個鑽石王老五實現自己『鯉魚躍龍門』舞女變演員之路,另一方麵又渴求真正的愛情充盈人生。
的確,現代的紅磨坊更像一個窗口 ——許多在紅磨坊跳過舞的女孩,後來成功地進入影視界。在紅磨坊跳了15年的舞蹈演員瑪麗莎曾如此評價妮可的舞蹈:『還行吧,她盡力而為了』。仿佛帶著一絲戲謔(可見其舞蹈演員的專業度),這可不能算多高的評價,畢竟拍攝中妮可為了練舞一度摔斷肋骨,隻能坐輪椅拍上半身戲,全組一度停拍等妮可養傷。
可能這就叫做攝人心魂的美吧,甫一抬眼,明亮的眸子裏映著動人的光芒。
導演大人發現藍光下的妮可美得發光(原話哦~ the director found that the blue light made her almost "glow" and therefore stood out during the scene.),所以妮可秋千出場處使用藍光拍攝。一首《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唱的人心都酥了,哪個老爺還不乖乖跪倒石榴裙下,為女王一擲千金。
在流俗痞子和多情才子之間遊刃有餘的伊萬,原來還有一副唱歌的好嗓子,他的歌聲要你不得不信『My gift is my song』,開口跪的最佳詮釋。原來刻在時光長河上的,不隻有美好的麵龐,還有動人的聲音。
電影,作為第七藝術,恰好是其他六種藝術的完美結合。隻要資源夠高清,音軌夠明朗,多年後你還是能欣賞到起碼70%以上原汁原味的藝術(刨除心情、時代性等藝差異)。
My gift is my song.
被那雙清澈的眸子盯著,被那款款深情的歌聲繞著,此情此景,如何讓人不動情?也難怪妮可說『每當伊萬開口唱歌的時候,我都愛上他了』,假如妮可曾有過精神出軌,也一定在伊萬對著妮可散發迷人的音浪攻擊時。
2001版《紅磨坊》是繼91年動畫版《美女與野獸》後,10年內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音樂電影。
音樂劇電影較之傳統敘事電影,票房吸引力的確沒那麽強(尤其在中國,21年的《悲慘世界》就是典例),就像不是人人都聽得懂歌劇一樣。 每個時代,百老匯都能找到屬於音樂劇的標誌——30年代是《萬事皆空》,40年代有《俄克拉荷馬》,60年代《芝加哥》,80年代有《貓》,90年代有《為你瘋狂》,到了21世紀,則是《媽媽咪呀》。
難怪休叔擔任主持的第8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激動地感歎《媽媽咪呀》象征著音樂劇的複興。
《紅磨坊》夾在90年代和21世紀的千禧年開端,卻沒達到劃時代的標誌。
究其原因,大概因為誠意不夠。
千萬別誤會,劇組製作砸錢多並不能算是十足誠意。畢竟中國電影不景氣的一大原因就是近年來『資本無節製地介入藝術市場』,《紅磨坊》也給人相同的感覺。畫麵漂亮、服飾華美、演員養眼,但也掩飾不了故事落入俗套、歌曲大雜燴的堆砌等明顯瑕疵,太華麗反而更容易凸顯內在空虛。
總的來說,《紅磨坊》到位地詮釋了歌舞風月場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一部菲茨傑拉德筆下蓋茨比式的生活。但仔細想來,它的浮誇風格很容易讓你有種亂入寶萊塢風格的歌舞片,事實上被問及創作靈感來源時,導演 Baz Luhrmann 明確表示來源於印度——
說到底,《紅磨坊》作為一部音樂劇電影(musical),演員演唱歌曲卻多為現成翻唱,最諷刺的莫過於妮可開場那首華麗惹眼的《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Sparkling Diamonds
原曲歌詞中提到的四種珠寶——Tiffany, Cartier, Black Starr & Frost - Gorham and Harry Winston,但電影背景時代中,Winston還未登場, Black Starr & Frost也並未和 Gorham合並。因此電影中的歌曲進行了改編,Harry Winston被換成Jim Broadbent飾演的角色 Harold (Harry) Zidler,曆史上的原型是Charles Zidler。
當然,和某些連拚帶湊的製作相比,《紅磨坊》已經做了相當專業的校對。可要成為經典之作,隻有校對顯然是不夠的,創造性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評價標準。
連很多敘事電影都請來作曲家在OST上暗暗較勁,以音樂為主打的音樂劇電影卻大肆『借鑒』實在是說不過去。
反觀2012年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你就能看出來什麽叫走心的作品。任何時代,隻有用心的作品,才能走上巔峰,創造神話。
可以說,《紅磨坊》是高端玩家的遊戲。不談在音樂劇上的劃時代意義,衝著畫麵的精美程度和顏值&演技巔峰時期的妮可和深情帥氣兼有好嗓的伊萬,依然值得一看。
不過記得,影片結束要回歸現實哦。電影越美,生活越累,華麗的泡沫之所以透著繽紛的彩虹,是因為它已經膨脹到爆炸的邊緣了,那是崩潰前夕的瑰麗。
才子佳人的愛情一向很美,隻是這段佳話,恐怕在大多數人眼裏過於遙不可及。但,誰又能說這何嚐不是藝術巴黎的另一種韻味呢?詩人和歌女注定不是平凡人,用普通人的愛情來評價他們也太死板。
那,就在我們記憶中的一個光亮角落,為他們絕世獨立的愛情,讚頌高歌吧!
雷諾阿的《紅磨坊的舞會》,1990年賣出7810萬美元高價。1899年在法國蒙馬特開業的“紅磨坊”酒吧吸引了包括英國王太子在內的社會名流及眾多年輕作家、藝術家。經曆了100多年風雨滄桑的“紅磨坊”,在曆史的境遷中,絲毫沒有褪色,反而越來越受到全世界人們的關注。屋頂上旋轉的大紅風車已經成為巴黎蒙馬特的標誌,更令全世界慕名而來的遊客們向往。
“紅磨坊”長盛不衰的原因還有兩個:首先,令眾多貪杯者流連忘返的“紅磨坊”啤酒,一直嚴格地遵守並保留了傳統的啤酒釀造工藝,獨特的口味令無數人開懷暢飲,夜夜不歸。另外, “紅磨坊”酒吧與法國後印象派繪畫大師雷諾阿的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雷諾阿是“紅磨坊”的常客,他創作了《紅磨坊的舞會》。其後,他受酒吧老板之邀為其創作宣傳海報,當那些大膽革新及充滿藝術品位的海報貼滿大街小巷時,無數人湧向紅磨坊酒吧。
法國紅磨坊有著悠久的曆史,自1899年開業至今,五代經營者將紅磨坊發展成為國際化的知名品牌,其傳統的釀酒工藝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默諾公爵是“紅磨坊”的常客,也是拜倒在莎婷石榴裙下的達官貴人之一。當哈羅德為了改建“紅磨坊”而以莎婷設下美人計騙他投資時,公爵爽快地捐出了大把的鈔票。
其實,誰心裏都很清楚,公爵對莎婷忠實迷戀的背後,隱藏著他強烈的占有欲,他無時無刻不在計算著如何將莎婷據為己有。當默諾得知自己被利用了之後,他那陰暗瘋狂的心靈終於暴露了出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以謀殺為手段。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JzLPVAUH9m5KL7O7mJ4InQ?pwd=07iw 提取碼:07iw
擴展資料:
角色介紹
1、薩汀
人稱“閃亮的鑽石”的紅舞女兼高級妓女,出身貧賤的莎婷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悲苦過去,她渴望力爭上遊成為真正的大明星,在紅磨坊經理齊德勒大提拔下,她用最美的容顏與最精湛的歌藝,為世人營造了一個休憩的夢想世界,滿足每個男人的幻想。
2、克裏斯蒂安
是個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的青年詩人,他有著極高的藝術天分和創作熱情。為了尋找自己渴求的藝術氛圍,實現創作夢想,克裏斯蒂安離開了古板嚴厲的父親,獨自到巴黎闖蕩。
影片賞析
《紅磨坊》的一大特色便是它的色彩和節奏。該片的色彩之絢麗和飽滿,給人以夢幻的感覺,光是紅色和藍色就有無數種色澤,其豐富性遠遠超出對人物的塑造。這種“超越真實”的場景當然不可能實景拍攝,而在現實世界中,大概隻有賭城拉斯維加斯才有幾分片中的味道。
百分之百的攝影棚置景,也使得各種拍攝角度成為可能:影片鏡頭的拍攝角度之多、剪接變化之快,足以讓人頭暈目眩,而這種明顯借鑒於MTV的手法,在魯赫曼手中就像魔術師玩紙牌似的,你還來不及驚訝就有另一個新招出現。
關於法國紅磨坊和法國紅磨坊與麗都表演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法國紅磨坊的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