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論遊戲業界最短命的掌機是誰?那一定是眾說紛紜,畢竟幾十年的遊戲機發展史中那些驚鴻一瞥的“小眾掌機”實在太多。不過要說最長壽的掌機,那麽一定是這款由任天堂推出的Gameboy了。他誕生於1989年,直至2001年後續機種GBA上市後才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長達13年的生命周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也未必會有來者了吧!GAMEBOY采用定製Z-80CPU,響應速度為4.19MHZ,並且配備了一塊能顯示4級灰度的2.45寸液晶屏。別看GB的機能孱弱,並且隻能顯示黑白畫麵,但是卻憑借優秀的續航能力和強勁的軟件陣容把同時期的其他高性能掌機打得滿地找牙。直到1998年才發售改良版彩色掌機Gameboycolor,他的最大特點自然是配有能同顯56色的TFT彩色液晶屏。而正是這麽一台性能並不怎麽出色的掌機卻在全球豪取1.2億的銷量,堪稱一代機皇。那麽這期視頻自然就是盤點GAMEBOY上的十大經典遊戲。
第十名:熱鬥係列(拳皇,侍魂)
在上世紀90年代,街機廳異常火爆,放學後和小夥伴們最常去的地方自然就是那個充斥著喧鬧與油膩的角落。而要說機房裏,最火的機台,那絕對是風靡一時的《拳皇》了!看著街機廳裏的大佬們獨霸機台,讓我這樣眼饞《拳皇》的菜鳥想上手但是遲遲沒有機會。畢竟一個遊戲幣對那時的我來說,也算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了。直到當我接觸了GAMEBOY上的《熱鬥係列》,終於能在掌機上放肆體驗一把格鬥遊戲的感覺了。雖然他的手感比起街機還有一定差距,但是製作組還是出色的還原出街機中的必殺技和各種連招,且優化了十字鍵搓招的手感,玩起來依然很爽。作為SNK官方授權的《熱鬥拳皇》他的手感自然比紅白機上的各類山寨格鬥遊戲要強出了一個次元。可以說是那時能在GB平台玩到最好的格鬥遊戲沒有之一。並且通過一根連接線,還能實現兩台機器聯機對戰,簡直就是黑科技啊!放學後和小夥伴一起聯機對打《拳皇》也成為了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並且《熱鬥係列》除了《拳皇》外還推出了《熱鬥侍魂》、《熱鬥餓狼傳說》等,都是這種Q版風格,且手感同樣優秀。
第九名:超級大金剛GB
如果讓我說GAMEBOY平台上畫麵最好的遊戲,那必然是這款複刻至SFC的《超級大金剛GB》了!該作是由RARE工作室負責開發並於1995年上市。他的原版在SFC上的表現就已經相當驚豔了,而逆向移植到GAMEBOY平台後的表現依然十分亮眼。雖然該作並沒有發售彩色版本但是通過不同灰度的色階,依然展現出足夠豐富的細節,可以說把GAMEBOY哪有限的機能榨的一滴也不剩。而高難度的關卡設計一直以來都是我喜歡該係列的原因再加上流暢的動作,“華麗”的畫麵,讓《超級大金剛GB》成為GAMEBOY上一款相當經典的橫板遊戲。
第八名:聖劍傳說
1991年史克威爾以《最終幻想》外傳的名義,開發了一款名為《聖劍傳說》的遊戲。作為以《最終幻想》係列聞名業界的大廠。史克威爾一直試圖嚐試RPG以外的玩法。因此,早在1986年他們就立項了FC版《聖劍傳說》。隻是由於缺乏開發動作遊戲的經驗最終擱置。直至GAMEBOY發售後,再次重啟《聖劍傳說》項目。遊戲的玩法也由最初構想的動作遊戲變成了融合一定動作元素的角色扮演遊戲也就是俗稱的ARPG。由於打上了《最終幻想外傳》的旗號,因此在《聖劍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如陸行鳥、飛空艇等《最終幻想》的經典元素。本作的故事則發生在一個充滿魔力瑪娜的世界,瑪娜擁有著維持自然平衡的力量,當自然的平衡被打破時操控聖劍的瑪娜騎士將會現身恢複世界的和平。作為ARPG遊戲《聖劍傳說》不僅擁有著豐富的動作元素而且大量的解謎要素也使得該作頗有幾分《塞爾達傳說》的感覺。再加上《最終幻想》係列編劇北瀨佳範為本作撰寫的如同史詩一般的劇本,讓《聖劍傳說》發售後銷量口碑雙豐收成為一代經典名作。
第七名:星之卡比係列
如果說之前提到的《超級大金剛》主打的是高難度的關卡設計,那麽《星之卡比》走的則是截然相反的路線。讓任何玩家都能輕鬆通關是該係列的核心要素之一。GB版《星之卡比:夢幻大陸》作為係列的首部作品,不僅狂售500萬份讓開發商HAL徹底擺脫債務危機,還成全了一位傳奇製作人櫻井政博。初代大獲成功後,1995年支持彩色顯示的GBC版《星之卡比2》發售,本作新加入的夥伴係統也讓該作的玩法更加豐富。而軟萌可愛的卡比也成功地征服了無數猛男的內心成為任天堂的超級明星。
第六名:銀河戰士:薩姆斯回歸
《薩姆斯回歸》是我有且僅玩過的兩作《銀河戰士》係列之一。另一個則是NDS平台的《獵人》。雖然《薩姆斯回歸》在整個《銀河戰士》係列裏的口碑並不高,但是初次接觸時我還是被該作有趣的玩法給吸引了。非線性的卷軸地下城,讓玩家在超控薩姆斯時麵對的每一條岔路都充滿著挑戰,同時用能力的限製與獲得控製玩家的可探索區域,持續吸引玩家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可以說《銀河戰士》僅憑一己之力創造了地下城探索的基本框架對後世同類遊戲有著深遠的影響。
第五名:沙迦3時空之霸者
記得當年之所以會買《沙迦3》這款遊戲,完全是被盜版商家模棱兩可的封麵給騙的,因為我買的這盤卡帶的封麵明明就是《最終幻想7》裏背著大劍的克勞德,旁邊還有大大的幾個漢字《最終幻想GB版》。當時心想好家夥,《最終幻想7》居然移植到GAMEBOY上來了。進到遊戲中才發現雖然同樣是RPG遊戲但是和《最終幻想7》好像並沒有半毛錢關係啊!不過遊戲的劇情設計可是相當驚豔的,涉及到時空穿越的主題,在那個年代裏感覺非常的新鮮,再加上高質量的中文漢化讓《沙迦3:時空之霸者》成為GAMEBOY時代個人最喜歡的RPG遊戲之一。
第四名:勇者鬥惡龍怪獸篇特瑞仙境
《勇者鬥惡龍怪獸篇特瑞仙境》發售於1998年9月25日作為GBC早期針對新掌機色彩功能優化的作品,該作的素質無需多言。作為日本國民級遊戲DQ的招牌那絕對是響當當的。該作的劇情講述的就是《勇者鬥惡龍6》主角特瑞小時候的故事。作為DQ係列的外傳作品,《怪獸篇》在保留了原作的經典元素外,在戰鬥係統等方麵則是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當其衝的就是怪物隊友的設定,這點在玩法上和《精靈寶可夢》係列頗有幾分相似。而伴隨著《特瑞仙境》的大獲成功使得《怪獸篇》逐漸演變成一個附著於DQ世界觀下的獨立係列。
第三名:塞爾達傳說係列
提到任天堂的遊戲機,那麽塞爾達傳說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發售於1993年的GB版《塞爾達傳說:夢見島》不知是多少觀眾們的入坑作呢?反正我是從《夢見島》開始徹底愛上了《塞爾達傳說》這個偉大又迷人的係列。本作的製作人正是開發了《超級馬力歐奧德賽》的小泉歡晃。因此該作也加入了大量與馬力歐相關的彩蛋。1998年本作又複刻至GBC平台並且加入了依靠顏色來解謎的全新迷宮。而2019年登錄NS平台的《塞爾達傳說織夢島》則是該作的最新版本既給予了係列老玩家重溫舊夢的機會,也讓因《曠野之息》而入坑該係列的新人玩家體驗經典。2001年由卡普空負責開發的GBC版《塞爾達傳說不可思議的果實》同樣十分經典,該作分為《時空之章》和《大地之章》,兩個故事相互獨立又互相影響,而隻有當玩家打通兩部作品後才能解鎖隱藏內容開啟真結局。話說今年作為塞爾達傳說35周年《不可思議的果實》有沒有可能用《織夢島》引擎再來一發經典重置呢?
第二名:超級馬力歐大陸係列
作為橫板平台跳躍遊戲的鼻祖,任天堂的當家明星。《超級馬力歐大陸》作為GB的首發遊戲之一,憑借超高的素質在全球狂銷1800萬份很好的完成了為GAMEBOY保駕護航的任務。而在本作中馬力歐也是上天下海無所不能,不僅能夠駕駛飛機在天空與敵人鏖戰,甚至還可以操控潛水艇的水管工你敢信。之後推出的《超級馬力歐大陸2:6個金幣》更是將遊戲性,玩法與創意推向頂點。在本作中當玩家集齊六枚金幣後就可以進入城堡挑戰最終BOSS,而由此也引出了另一位重要角色,那就是瓦裏奧。作為反派登場的瓦裏奧意外獲得了玩家們的好評,於是《超級馬力歐大陸3》則幹脆以瓦裏奧作為主角,這樣直接更換主角將反派扶正的設定,讓人不得不佩服當年任天堂的膽識與魄力啊!而瓦裏奧之後也憑借《瓦裏奧大陸》和《瓦裏奧製造》成為了獨當一麵的角色,大紅大紫。
第一名:口袋妖怪係列
1990年當田尻智以童年時代收集昆蟲而構思出《口袋妖怪》的概念時,誰也沒有想到他將成為一款影響全世界的遊戲。1996年係列的初代《口袋妖怪紅/綠》發售,最初的任天堂為該作計劃了30萬套的出貨量。剛剛發售的《口袋妖怪》也確實沒有濺起太大的水花,使得任天堂的高層認為該作就是一款素質平庸的RPG遊戲,很快就會淹沒在GAMEBOY海量的遊戲陣容之中,甚至就連製作人田尻智本人都有點擔心這30萬的出貨量能否順利銷售,但是唯獨宮本茂非常看好本作多次親身參與到遊戲開發中,主角小智與小茂也是以田尻智和宮本茂為原型製作。而分為《紅/綠》雙版本發售的設計也是宮本茂的提議,他始終相信《口袋妖怪》能夠大賣。在經曆首發期的平靜後,《口袋妖怪》的口碑開始逐漸發酵,人們開始口耳相傳《口袋妖怪》的神奇之處,培育,孵化,戰鬥再加上GAMEBOY的便攜屬性玩家甚至可以通過數據線交換自己培育的精靈,之後《口袋妖怪》動畫片的推出更是神助攻讓《口袋妖怪紅/綠》爆紅。後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口袋妖怪紅/綠》的銷量達到了驚人的3140萬份,之後推出的特別版《口袋妖怪黃》單作就取得了1460萬的銷量,不僅讓皮卡丘成為足以比肩馬力歐、林克的巨星甚至讓《口袋妖怪》晉身為全球第一吸金IP。伴隨著GBC的發售該係列也來到了第二世代《口袋妖怪金/銀》針對彩屏開發出了更加出色的畫麵2300萬的銷量表現同樣強勁,而恰恰是《口袋妖怪》的成功,讓機能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GB再次煥發出第二春。
(责任编辑: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