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粘度-全血粘度正常範圍
国际新闻2025-07-04 16:55:38157本站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全血粘度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全血粘度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粘度單位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粘度單位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全血粘度( )是衡量血液流動學的指標,粘度越小表示流動越好。全血粘度的測定為臨床許多疾病,尤其是血栓前及血栓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一、化驗單解讀
血液在血管內穩態流動時是分液層的,每層流速均不相同,越靠近血管中心流速越快,反之越慢,液層附著在管壁上時,流速為零。血液的這種流動質稱為層流。血液在流動中,不同層流之間存在摩擦力,這種摩擦力的方向一般是沿液層麵的切線,這種力可以使流動時的血液變形,因此叫做切變力(又叫剪切力),單位麵積上的切變力叫做切應變力,又稱切應力。 在層流中,單位距離的兩個液層流速不同,兩層間速度差叫速度梯度,又稱切變速度,簡稱切變率(單位:秒 -1,即s-1),並分為高切變率(範圍200s-1),中切變率(40~50s-1)和低切變率(10s-1)。血液粘度是衡量血液內磨擦或流動阻力的指標,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故全血粘度的報告單上一般顯示血液高、中、低切變率下的粘度。二、全血粘度的參考值
全血粘度會根據不同別稍有差異。參考值如下:
(1)單位200 s-1 男 3.84—5.30mPa.s
女 3.39—4.41mPa.s
(2)單位40~50 s-1 男 4.94—6.99m Pa.s
女 4.16—5.62mPa.s
(3)單位10 s-1 男 8.80—16.05m Pa.s
女 6.56—11.9mPa.s
其中不同切變率下的粘度值分別大致代表意義如下:
高切粘度值相當於血液在大動脈中的流動速度, 反映紅細胞變形能力或彈差, 血管壁硬化、粗糙。中切粘度值相當於血液在中動脈中的流動速度,反映全血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變化的一個過渡點。 低切粘度值相當於血液在微動脈中的流動速度,反映紅細胞聚集增高。三、臨床意義
全血粘度增高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高凝狀態和血栓疾病:
血漿蛋白異常,如巨球蛋白血症、多發骨髓瘤、先天高纖維蛋白血症等,由於血漿中蛋白的含量異常增高,使血漿粘度增高,進而使全血粘度增高; 紅細胞數量增多,如原發或繼發真紅細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環境、長期缺氧等造成紅細胞增多的疾病,均可伴有血液粘度的增高;紅細胞質異常,如紅細胞聚集增加、膜的流動和穩定下降等可使得血液在流動時阻力增加,屬此類型血液粘度增高最典型的疾病為心肌梗塞、冠心病;其他,如腦梗塞、糖尿病、血栓閉塞脈管炎、肺梗塞、視網膜動靜脈栓塞、鐮狀紅細胞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球形細胞增多症等。四、主要表現
臨床症狀的出現隨血液粘度的程度有關,程度越高,出現的症狀越嚴重,也會隨著血液粘液程度的下降而緩解。
輕、中度血液粘度時:早上頭目昏沉,中午不睡覺容易犯困,到了夜晚情況會好轉;疲憊、過於勞累時會胸悶氣短,或出現暫時的視力模糊;容易乏力、腹脹、反酸欲吐、聽力下降,失眠健忘;情緒不穩,易煩躁不安。重度血液粘度時:易引發頭脹痛、昏沉、視物旋轉、耳鳴、失語、肢體麻木、中風等;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當檢查發現血漿粘度、血細胞壓(比)積、紅細胞變形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細胞等指標異常、或出現不明原因的上述症狀時,應給與必要的重視,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尋找到病因,積極治療,在生活上幹預,控製病情的發展。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