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紙貴”:全國呈現“紙貴”態勢
“紙價不斷上漲,采購基本靠搶。”造紙廠股價高漲的動力源自於現貨市場。
現貨市場“漲聲一片”,企業頻繁提價。從7、8月開始,紙價上漲一直頻繁,從以前的一個月一調,慢慢變成了半個月調一次、十天調一次,甚至有的企業一周一調。
全國呈現“紙貴”態勢。新華社援引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稱,今年以來,紙漿市場量價齊升,目前國內已經漲到2200至2700元每噸,而去年年底才1700至1800元每噸。
僅8月份,全國大部分造紙廠提價3至4次,包括瓦楞紙、白板紙、生活紙、新聞紙、銅版紙在內的原紙每噸上漲300至900元不等。
“從業15年從沒見過這麽高的紙價,一年時間瓦楞紙已經從2200元每噸飆升至5000元左右每噸,上漲一倍多。”吉林某包裝公司負責人說。
其中,用來做紙箱的瓦楞紙和白板紙價格漲幅最大。截至目前,白板紙價格已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40%,瓦楞紙同比漲幅高達87%。
紙價上漲原因一:環保督查、旺季來臨使得供小於求?暴漲背後,6月初為關鍵時間點。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這輪漲價的時間起點:6月初。
今年6月30日對於很多造紙廠來說是個重要時間節點——按照環保部的要求,造紙企業需在6月30日之前拿到排汙許可證,一部分未取得許可證的造紙企業在此後被淘汰。
環保力度加大之後,新華社稱,“造紙之鄉”杭州富陽的許多紙廠都處於半停工狀態。 一家年生產能力20萬噸的造紙企業負責人說:“這幾年環保要求快速提高,一批中小型造紙廠關停或者整合改產,紙廠開工率較低,庫存減少、供應量下降,紙價自然會提高。”
監管收緊的結果就是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業內人士稱,伴隨行業兼並重組的加快,不少中小企業“出局”,“大型紙企牢牢掌握了定價話語權。龍頭企業提價,地方造紙廠緊跟其後。”
安徽日報提到,合肥原來有十幾家造紙廠,現在大部分都已關停,隻剩下兩三家。“前幾年,紙品行業持續低迷,小型造紙廠經營困難,‘死’掉了一大批。去年以來,又有一批環保不達標的小型造紙廠關停,導致造紙企業大幅減少,產能向大型企業集中。”李建設說。
如此一來,市場供需就發生了變化,“原來可能是供大於求,現在卻可能買不到紙,造成紙價上漲。”證券時報援引一位紙業上市公司董秘的話稱。
此外,造紙業從8月下旬開始進入傳統旺季,商家紛紛開始為國慶節、中秋節等促銷備貨。
紙價上漲原因二:造紙成本端提升造成上行壓力造紙成本端提升,也對紙價上漲造成了很大上行壓力。紙價上漲還來自於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除了木漿和廢紙價格明顯上漲帶動紙價走高之外,煤、油、氣等輔料價格回升,運輸費用也在增加。
“造紙的主要原材料是木漿,當然因為品種不同也會有差別,比如包裝用的箱板紙原材料就是廢紙,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肯定會傳導到下遊紙價,這就是原材料提價帶來的成本驅動。”一位紙業上市公司董秘這樣告訴記者。
對此,無論是廢紙還是木漿價格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漲,特別是廢紙甚至會出現斷貨的情況。雖然,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預期雖使得廢紙進口的價格成本降低,但今年國內進口廢紙的限製更嚴。“今年以來,國內對進口廢紙的限製比較嚴格,下半年至今還沒有審批新的進口配額,很多造紙企業使用的基本上是前期的配額,而有些企業的配額已經用完了,所以現在不少企業的需求都轉移到國內的廢紙上了,這就導致國廢價格一直在漲。”
國內紙價上漲的行情短期還會持續,但是持續時間能有多久還要考慮國家政策的影響,“現在政策的影響比下遊需求的影響還要大,特別是環保政策以及廢紙進口的有關政策。”
紙價上漲原因三:大型紙企牢牢掌握了定價話語權但在下遊企業看來,環保督查等造成的供求失衡因素不足以支撐紙價漲得如此之快之高。伴隨行業兼並重組的加快,不少中小企業“出局”,“大型紙企牢牢掌握了定價話語權。龍頭企業提價,地方造紙廠緊跟其後。”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市場未出現扭轉跡象,原料紙漲價很可能還將持續。
行業的整體成本都在抬高,上中下遊產業鏈都飽受成本高漲之苦,隻是位於上遊的造紙廠可以很快的轉嫁壓力,保持盈利;而下遊的包裝廠卻因分散、集中度不高,又直接麵向終端客戶,議價權不大,處於弱勢地位,麵對成本的衝擊,成為受害的一方。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