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小醫育兒,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最近,張桂梅校長被授予“七一”勳章,成為頂流“明星”,網友們紛紛表示,這才是我們想看的熱搜。
聽了張校長國旗下的講話,那麽鏗鏘有力,這讓我想到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宣誓詞: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
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
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盡管一路走來,張桂梅校長經曆了諸多非議,但她最終還是成功了。
前陣子,張校長因為怒斥自己當全職太太的學生而遭到大眾鋪天蓋地的質疑。
眾所周知,在中國關於女性社會角色的討論從未停止過,而且愈演愈烈。
張校長對全職太太的鮮明態度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有人指責她不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有人覺得她思想過於偏執、激進,這些質疑聲中不乏高材生。
講真,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過張桂梅校長的生平經曆,以及她堅持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1957年,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張桂梅,是位地道的東北姑娘。17歲時,她和姐姐來到雲南中甸縣,之後在中甸林業局辦公室工作。
在麗江教育學院深造後,她和一位男老師在大理成婚,1990年又隨夫調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任教。
然而,天不遂人願,幸福往往都是那麽短暫,婚後5年張校長丈夫便因胃癌去世。
傷心欲絕的張校長決意離開傷心之地,來到華坪縣中心中學任教,那一年她39歲。
之後,她便全身心投入到教書育人上,周末她也不休息,要麽給差生補課,要麽去做家訪。並且,還經常資助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
盡管張桂梅非常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但是她卻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學校的女生越來越少,很多孩子慢慢就不來了。
張校長隻好挨家挨戶去家訪,一家訪才發現山裏的貧窮程度已經超乎想象,很多家庭因為經濟不堪重負,把上學機會隻留給了男孩,而女孩要麽早早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要麽早早嫁做人婦、生兒育女。
她還曾在一次訪談中講過這樣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父母雙亡。為何父母都不在了呢?起因是這樣的。
一天,這個女孩的媽媽上山摘花椒,中途遇到一個男人來問路,那個男人伸手拽了拽她的衣服。
這一拽可把女孩媽媽嚇慘了,她拚命大喊:“救命”,回去後覺得自己被男人侮辱了,於是上吊自殺了。
女孩的爸爸得知老婆被摸,也很羞恥,一個星期後也上吊自殺了。
第二個故事:她有一次家訪路上,看到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坐在山頭,於是她就上前詢問女孩為何不上學,女孩說父母已經決定要把她嫁出去,男方給了3萬元彩禮,所以女孩也不用再上學了。
張校長當場就想把女孩帶回學校,奈何女孩的媽媽尋死賣活,她也隻好作罷。
華坪縣這些窮人家女孩的境況令張校長非常痛心,每每看到失學的女孩,她都忍不住想把她們統統帶回學校。
然而現實無奈,父母們死活就是不同意,所以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拯救這些女孩。
她非常清楚,偏遠貧困地區之所以落後,根源在於教育落後,而教育的落後又集中表現在女孩受教育程度低。
她認定:“隻要母親的素質高了,孩子的素質就高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女孩的教育就比男孩的教育更重要,而是說我們應該讓女孩和男孩享受同等的教育機會。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管父親還是母親,他們對孩子的影響都不可忽視,因此作為未來的父母親的男孩女孩,都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
經曆這些事之後,張校長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
隻要滿足“女生”和“窮”兩個條件就可以進這所學校就讀,幾乎沒有任何門檻。
然而,籌建女高的過程是異常艱辛的,最令人痛心的是,很多人不但不伸出援手,還反而“倒打一耙”,說她是利益熏心,甚至說她得了精神病。
因為缺錢,她不得去政府、企業,甚至大街上籌款,但是換來的是冷眼、謾罵、吐口水,甚至放狗咬。
整整5年,她隻籌到了1萬元。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2007年她當選十七大代表,一切終於出現轉機。
一位名叫林紅梅的女記者注意到了這個穿破洞牛仔褲的鄉村女教師,並且耐心地聽她講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
第二天,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文章便了發出來,張桂梅想要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才得到社會廣泛關注。
後來,女記者幫助女教師的故事便傳為佳話。
如今身為華坪女高校長的張桂梅,盡管拖著病體,甚至死亡的威脅隨時降臨,但她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既是慈母也是嚴師的張桂梅校長,已經改變了1804名農村女孩的命運,學生們都親切地喊她:“媽媽”。
對於過去的種種艱辛,她從不後悔,現在唯願孩子們都能成材,都考上一本、雙一流大學,並和她們約定:
“畢業之後,不準回來!”
也許有人會說讓學生們都去大城市,不建設家鄉是錯誤的。但是,當一個女孩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把握,還會建設家鄉嗎?
首先得讓她們接受和男孩們同等的教育機會,享受同等的就業機會,這樣女孩們才能擁有更多的人生選擇,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難道不是嗎?
最後,衷心祝福張桂梅校長,您真是我們女性同胞的好榜樣,您在我心中最美!
每日一問:你認為教育女孩重要嗎?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隻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隻願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小醫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