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機械化師,以及機械化師和摩托化師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機械化步兵師 坦克師 裝甲師有什麽區別?
- 美軍現在的十個機械化師能否抵擋二戰時期的巴巴羅薩計劃?
- 機械化師和裝甲師有什麽區別
- 機械化步兵師 坦克師 裝甲師有什麽區別?
- 新中國第一機械化師?
- 機械化師的介紹
Q1:機械化步兵師 坦克師 裝甲師有什麽區別?
按照中國的劃分方式,應該是這樣的:坦克師是以坦克作為主要作戰兵器的師,裝備大量的坦克和一定數量的步、炮、工等部隊,這種稱法是從蘇軍沿襲下來的。好像最近為體現合成性的加強,坦克師都該稱為裝甲師了。裝甲師則是以裝甲車輛為主要作戰兵器的師,與坦克師的區別在於加大了步、炮、工以及陸航的比例,使師的突擊力量更多的表現為多兵種合成突擊,而不再局限於坦克。機械化師(機械化步兵師)是指以履帶式車輛作為主要機動手段的步兵部隊。摩托化師(摩托化步兵師)指以輪式車輛為主要機動手段的步兵師。在蘇軍編製裏,摩托化師就是指的機械化師,沒有另外的機械化師的編製。在西方國家編製裏,沒有摩托化師的編製,隻有機械化師。另:裝甲師:即坦克師作戰部隊主力通常配置為:2個坦克團+1個機步團+1個自行火炮團+1個防空團機械化師:以履帶式裝甲車輛為主要機動裝備作戰部隊主力通常配置為:2個機步團+1個坦克團+1個自行火炮團+1個防空團摩托化是較早出現的一個理念,顧名思義摩托化就是說摩托車(長江750原來就是這個作用)、卡車、裝甲車(這個裝甲車可不是現在說的裝甲車,)為主要運輸工具的部隊。摩步師:以輪式車輛為主要機動裝備作戰部隊主力通常配置為:2個摩步團+1個坦克團+1個牽引炮兵團+1個防空團至於步兵師就不用太解釋了。步兵為主。機械化程度低,不過現在這樣的軍隊基本上正在消失。
Q2:美軍現在的十個機械化師能否抵擋二戰時期的巴巴羅薩計劃?
先說結論:我認為是可以一戰的。其實這個問題簡化一下,就是18萬現役美國軍隊是否能夠正麵抵抗550萬二戰德軍精銳的正麵進攻。
從戰術上來看,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先空襲蘇聯的軍事目標和機場,取得戰場的製空權。然後利用裝甲部隊對蘇聯發動閃擊戰。由於當時的蘇聯缺乏準備,部隊訓練程度不足。所以在戰爭早期,迅速敗退。在整個計劃中,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空中打擊要發揮作用,第二個是裝甲集群要撕開敵人的防線薄弱點。但是現代美軍的防空體係雖然不如俄軍,但是保護防守部隊不被德軍空軍打垮是沒有問題的,明麵上美軍10個機械化師擁有超過600部防空係統。在保證充足彈藥的情況下,這些防空係統完全可以製造一個空中鐵幕。如果空襲無法取得效果,那麽地麵裝甲部隊更無法取得效果。巴巴羅薩計劃中,即使是88毫米炮,恐怕都很難擊穿美軍坦克的正麵裝甲。而且當時德軍還沒有虎式和豹式坦克。
那麽德軍如果采用火炮發動攻勢呢?更加不可能,因為美軍的機械化師也裝備了大量的火炮。而且現代的火炮射程更遠。而且美國機械化師中,武裝直升機的數量不少。將近200架武裝直升機,完全可以抵近,對敵方炮兵陣地進行攻擊。雖然德軍有大量的飛機,但是別忘了二戰時期觀瞄係統不行,而且德軍飛機上也沒有安裝雷達。更沒有導彈。雖然武裝直升機飛行速度慢,但是通過導彈,可以在很遠距離摧毀德軍飛機。而一旦到了夜間戰鬥,那麽更是美軍的天下。
不知道是不是被誌願軍打出了陰影,在朝鮮戰爭之後,美軍開始大力發展輔助夜間戰鬥的裝備。從單兵夜視儀到車載,機載的熱成像。一應俱全。如果我是美軍指揮官,完全可以在白天死守陣地,然後晚上派遣精銳特種兵,利用直升機,對德軍補給線進行垂直包圍。想盡一切辦法幹擾德軍的後勤補給。就算是你的部隊快速反應,我的部隊也可以利用直升機,快速撤退。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可是準備了超過550萬人的龐大軍團,這麽多人戰鬥力固然強,但是每天消耗的物資也更多。
最後要說的就是地麵部隊實力的差距,M1艾布拉姆斯擁有貧鈾裝甲,據說可以正麵硬抗陶氏反坦克導彈的攻擊。那麽德軍實際上沒有一種武器可以將艾布拉姆斯擊毀。而班組火力方麵,美軍人手一把自動步槍,而反觀德軍,用的還是栓動式步槍。如果爆發遭遇戰,會直接被美軍壓製。至於栓動步槍射程遠的優勢,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又能發揮出來幾分呢?
Q3:機械化師和裝甲師有什麽區別
你好!
很久沒有回答軍事問題,今天拿你這個試試吧
機械化師在我們國家是指機械化步兵師,他采用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鬥車運輸人員,比摩托化步兵師的汽車"重".
在我國,當步兵戰車和坦克比例是3:1時,就是機械化步兵師,而坦克和步兵戰車比例3:1時就是裝甲師.(比如一個機械化師主力包含3個步兵團,一個坦克團,而一個裝甲師包含3個坦克團和1個步兵團,必要時可以加強為4個坦克團)
過去我們還有純粹裝備坦克的坦克師,但是現在強調步坦協調,所以坦克師無法適應要求淘汰了.但是朝鮮陸軍仍然有類似編製
Q4:機械化步兵師 坦克師 裝甲師有什麽區別?
坦克師:
坦克師是以坦克作為主要作戰兵器的師,裝備大量的坦克和一定數量的步、炮、工等部隊,這種稱法是從蘇軍沿襲下來的。
作戰部隊主力通常配置為:2個坦克團+1個機步團+1個自行火炮團+1個防空團⠀
裝甲師;
裝甲師則是以裝甲車輛為主要作戰兵器的師,與坦克師的區別在於加大了步、炮、工以及陸航的比例,使師的突擊力量更多的表現為多兵種合成突擊,而不再局限於坦克。
機械化師:
機械化師(機械化步兵師)是指以履帶式車輛作為主要機動手段的步兵部隊。
作戰部隊主力通常配置為:2個機步團+1個坦克團+1個自行火炮團+1個防空團
擴展資料:
坦克師:
坦克師又稱裝甲師,軍隊主要由坦克、裝甲車等現代化武器,是師的一種。
坦克師編製:
一般而言,北約國家的這種單位會被稱為裝甲師,從50年代開始多采取師旅製(裝甲師下屬3-4個旅);而蘇聯-華約國家的此類單位則名為坦克師,從50年代開始則采用師團製(坦克師下屬5-6個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坦克師在曆史上共有過13個,分為坦克師和簡編坦克師兩種建製形式,師團製,下屬團的數量隨時間和編製形式不同而可能為3、4、5、6、7個;
這些坦克師從70年代起開始縮編,到1998年統一改革為裝甲師,現在除裝甲6師以外已均改編為裝甲旅。
坦克師的曆史:
1915年9月6日第一輛坦克問世,它是由英國的富斯特公司製造的,取名“小遊民ⷦ早的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為了突破對方的機槍火力點、塹壕、鐵絲網組成的防禦陣地,迫切需要一種將火力、機動、防護三結合的新型進攻性武器。
1915年,英國利用內燃機、履帶、武器和裝甲技術,製造出了世界第一輛坦克--"小遊民" 坦克。
參加的大戰役;
1940年,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指揮德國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裝甲師)采取“黃色作戰計劃(或稱黃色方案,發起時間是在1940年的5月10日)”,進攻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
機械化步兵師:
機械化步兵主要乘坐機械化步兵戰鬥車,簡稱步兵戰車。機械化步兵則主要使用車載武器,如火炮、反坦克和防空導彈、車載迫擊炮、榴彈發射器等,單兵武器則是次要的。
機械化步兵則主要采取同車載電台、步坦協電台等。相對而言,機械化步兵與坦克協同時的組織指揮比較複雜。對於步兵來說,現階段機械化步兵是其最高發展階段。
戰鬥方式:
摩托化步兵通常是機動到對方小口徑火炮的射程外,一般為3 至5 公裏外,下車後進入進攻出發陣地,汽車此時隱蔽,在炮兵火力支援的炮火支援階段(一般為30到50分鍾時間)。
爾後邊運動,邊由連戰鬥隊形展開成排戰鬥隊形,最後展開成組戰鬥隊形,在距離敵機槍有效射程的距離邊緣(一般為400 至600 米),展開成衝擊戰鬥隊形,高速衝擊敵防禦前沿,實施最後突破。
機械化步兵在上述距離外,在行進間稍加整頓,通常采取坦克在前,步戰車在後的協同動作方式,實現“邊衝邊打”的要求,必要時,也可采取步兵下車支援坦克戰鬥,徒步支援坦克衝擊的協同動作方式,完成衝擊突破任務。
機械化步兵除徒步戰鬥外,一般根據地形和敵情等情況,通常采取乘坐戰鬥方式。地形不利於機械化步兵與坦克實施高速衝擊時,則采用徒步戰鬥。
目前,美軍機械化步兵下車的距離為100 到150米,也就是美軍機械化步兵在行進間與坦克高速衝擊至對方防禦陣地前沿100 多米的距離時(已跨越對方前沿前地雷場),機械化步兵才下車,爾後高速衝擊突破對方前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坦克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機械化步兵師
Q5:新中國第一機械化師?
在開國將帥中,最年輕的就要屬吳忠少將了,生於1921年,到1955年授銜的時候,還隻有34歲
1955年,軍委決策組建新中國第一個機械化師,這個師有3個機械化團,4個配屬團,還有9個特種作戰營,編製15000餘人,全是蘇式裝備,是全軍邁向現代化的標兵部隊,也是試點部隊。
在師長的人選上,一時難以定奪,按理說,很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將軍都適合,但是,這可是機械化師,沒有點現代化戰爭的知識,是帶不了的,選來選去,最後定到了吳忠的頭上。
當時,總政治部找他談話,問他上任後有什麽打算。吳忠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先學機械化知識,學軍隊現代知識。”領導對這個回答很滿意,當天便送他上任了。
Q6:機械化師的介紹
機械化師是以無裝甲防護的步兵為主體的部隊,通常有一定的運輸能力和壓製火力·裝甲師也是以步兵為主體,但裝備大量坦克裝甲車輛,壓製火力以自行火炮為主· 按照中國的劃分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坦克師是以坦克作為主要作戰兵器的師,裝備大量的坦克和一定數量的步、炮、工等部隊,這種稱法是從蘇軍沿襲下來的。好像最近為體現合成性的加強·機械化師在二戰開始得以廣泛的應用·理論精髓是 蘇聯 圖哈切夫斯基的大縱深理論!
關於機械化師和機械化師和摩托化師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機械化師的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