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現在很多小夥伴對於張思德同誌的生平簡介方麵的知識都特別想要了解,此刻小郭就為大家收集了一些關於張思卿同誌是幹什麽的方麵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您解決問題。
1997年3月11日,張思卿同誌在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上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張思卿同誌的一生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張思卿同誌,因病於2022年6月17日1時52分逝世,享年90歲。
張思卿同誌1932年8月出生於河南洛陽。年輕時,他接受進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1949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至1950年,先後在河南新鄭縣錢智司令部謝莊供應站、華中錢智司令部桐城供應站、南翔辦事處工作。1950年3月調入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南分院,先後任接收員、書記員、偵查員。他滿腔熱情地投身於新中國鞏固人民民主權力和社會改革的運動。在此期間,他還擔任中南土改隊廣西平樂縣副隊長、隊長,積極參與當地土改工作。1954年至1955年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東北工作組副組長、助理審判員,參與審判日本戰犯。
1955年2月,張四清同誌調任新成立的長江水運檢察院,任檢察員,負責長江航線有關司法案件的偵查和審判監督工作。他認真研究政策,認真研究業務,積極工作。1957年8月調入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曆任檢察官、黨組書記、秘書科長。他努力加強業務學習,著力提高綜合素質,逐漸成長為業務骨幹。1966年至1969年受“文革”衝擊,被派到湖北省“五七”幹校工作。
1969年至1973年,張四清同誌在湖北省公安機關軍管委審批組工作。1973年1月調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曆任副院長、副庭長、副庭長、黨組副書記、庭長、辦公室黨組書記。在揭批“四人幫”和清查湖北“四人幫”頭目的過程中,他始終堅持黨的原則,堅持真理,敢於鬥爭,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他解放思想,態度堅決,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敢於突破“左”的思想枷鎖,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推動冤假錯案的糾正和改判,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他敢於堅持實事求是,針對一些地方和單位在打擊刑事犯罪鬥爭中出現的錯誤傾向,及時明確提出正確處理從重從快與依法辦事的關係,有力地保證了辦案質量。
1983年至1985年,張思卿同誌先後擔任湖北省公安廳廳長、武警湖北總隊黨委書記兼第一政委,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委政法委書記。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根據工作實際,提出了“狠抓當前,著眼長遠,建設隊伍,改善條件,整頓機關”的工作思路,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麵。結果,全省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一些重大惡性案件得到解決。他堅持一手打擊犯罪,一手整頓隊伍,推動領導調整交流
1993年至1998年,張四清同誌擔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他帶領一批黨員始終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嚴格執法、狠抓辦案”的工作方針,堅持反腐敗查辦大案要案、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執法監督三項任務,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為檢察工作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高度重視查辦反腐敗大案要案,推動成立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汙賄賂總局,明確以查辦黨政領導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和經濟管理部門(“三機關一部門”)刑事案件為重點,集中查辦了一批影響較大的領導幹部刑事案件。他狠抓檢察隊伍規範化建設,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頒布實施為契機,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以加強黨的建設促進隊伍建設,大力開展自身反腐倡廉工作,積極宣傳表彰先進檢察典型,加快檢察人員專業化培訓,切實提高檢察隊伍整體素質。
1998年3月和2003年3月,張四清同誌分別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在此期間,他認真貫徹黨的統一戰線方針政策,與黨外人士交朋友、合作。他深入調查研究,就實施依法治國戰略、農村稅費改革、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統籌黃河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等積極建言獻策,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在擔任全國政協書畫室主任期間,注重聯係和團結書畫界愛國人士,推動以書畫友會、書法為特色的統戰聯誼工作,為弘揚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重視總結CPPCC工作的寶貴經驗,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積極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規範化和製度化,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4年9月,張四清同誌在河南省許昌市考察企業發展情況。新華社
2004年9月,張四清同誌率全國政協常委代表團到河南考察城鎮化工作。新華社
張四清同誌是中共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張四清同誌永垂不朽!
相關問答:教師課後如何開展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重要一環,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在不斷的反思、總結、提升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優化教學,增強專業素養,實現更好地專業成長!
那麽,好的“教學反思”應具備哪些核心要素呢?跟聚焦職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①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
②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
③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
④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
⑤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
⑥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
將它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
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①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
②教法上有哪些創新?
③知識點上有什麽發現?
④組織教學方麵有何新招?
⑤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
⑥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
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